義大利 羅馬假期 城牆外‧聖保祿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 Paolo fuori le Mura)




【義大利 羅馬假期 城牆外‧聖保祿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 Paolo fuori le Mura)】

城牆外‧聖保祿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 Paolo fuori le Mura) 為羅馬四大聖堂之一 (其它三座分別為 San Pietro、Santa Maria Maggiore、以及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也是距離市區最遠的一座教堂,遠在昔日的羅馬城之外,也因而有此名稱『城牆外』 (義大利文:fuori le Mura,英文:outside the wall,城牆外) 。四世紀時,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在原來聖保祿的墓上建造一座教堂,就是原先的城牆外‧聖保祿大教堂。

文藝復興時期,四大聖堂的其他三座聖堂相繼重建,城牆外‧聖保祿大教堂則一直遲至 19 世紀,才因為 1823 年的一把火燒毀了原教堂,因而開始重建城牆外‧聖保祿大教堂。教堂內部有 11 世紀鑄於拜占庭的銅門、1285 年由阿諾爾福 (Arnolfo di Cambio) 所作的哥德式祭壇華蓋 (Ciborium),由卡瓦利尼 (Pietro Cavallini) 所雕的一座十四世紀基督木刻像,以及外部被譽為最美的羅馬教堂迴廊。

聖保祿也就是基督新教所稱的聖保羅,常被尊稱為「使徒保羅」,也是基督教早期最偉大的傳教使徒之一,在西元 67 年聖保祿被羅馬暴君尼祿斬首,據信其遺骨是在西元 390 年左右,遷葬到教堂的現址。在聖保祿大教堂的祭壇下,曾經發現石棺,長 2.25 公尺、寬 1.25 公尺、高 0.97 公尺,上面的白色大理石板上有拉丁文銘刻的「使徒保祿,殉教聖徒」銘文,這毫無疑問就是聖保祿的陵墓。

不過從聖保祿去世之後,一直到城牆外‧聖保祿大教堂教堂初建的時間,總共有長達三百年的落差,而且在聖保祿時代的羅馬基督教區,當時的常用文字其實是希臘文,反觀石棺上的刻字卻是拉丁文,所以是否教堂真為聖保祿埋骨的所在地,一直被史學家抱持著很大的疑問。

當年君士坦丁 (Constantine) 大帝在聖保祿原來的陵墓地點,修建了城牆外‧聖保祿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 Paolo fuori le Mura)。在教宗西爾維斯特一世 (Sylvester I;AD 314-335) 在任期間,大教堂於 324 年 11 月 I8 日被祝聖。當時大教堂的拱壁 (apse),與今天的方向剛好相反。

教堂原來的規模並不大,後來才在 348 至 386年間,先後由瓦倫蒂尼安二世 (Valentinan II)、狄奧多西 (Theodosius) 和阿爾卡狄 (Arcadius) 三位皇帝陸續擴建教堂的規模。他們把工程委託給建築大師 (Professor mechanicus) 濟裏亞德 (Cyriades);他興建了一座有五個通廊 (naves) 的大殿,內有八十根石柱,以及一個四邊形的柱廊庭院 (quadriportico)。根據中殿凱旋拱門 (triumphal arch) 上的刻文,可知大殿是在西元 390 年由教宗西裏修 (Siricius) 祝聖,不過工程一直到 395 年在和諾裏皇帝 (Honorius) 執政期間,才終告完成。

聖保祿教堂的大殿曾遭倫巴族人 (Longobards) 和回教撒拉森人 (Saracens) 的掠奪,教宗若望八世 (John VIII 871-882) 為了避免大殿再度受蠻族的破壞,因而在環繞大殿的四周,加建了圍牆和城樓,儼然形成一座城堡,人們稱之為「教宗若望城」(Giovannopoli)。在十一世紀時,又在聖保祿教堂大殿北面的側廊,接近正門面 (facade) 的地點,又再增建了一座鐘樓。

原來舊的大殿裡,教宗本篤一世修飾了凱旋門上的彩石鑲嵌畫;教宗西,瑪克 (Symmachus 498-514) 修茸了已經搖搖欲墜的拱壁,並興建了幾間朝聖者收容所 (habitacula),哈德良一世 (Adrian;AD 772-795) 修整了前庭 (atrium);本篤三世 (Leo III;AD 795-816) 造了第一個大理石地板。額我略二世 (Gregory II;AD 715-731) 再度,命本篤會士 (Benedictines) 長期守護在聖保祿的陵墓旁。直到今天,本篤會的會士仍然是城牆外‧聖保祿大教堂這裏大殿的守護者。

舊的大殿裡,其歷代所累積的許多藝術傑作,都因為於 1823 年 7 月15 日夜間的一場大火毀壞殆盡,導致這個揉合了建築、宗教和藝術的結晶,幾乎全部化為烏有。教宗本篤十二世 (Leo XII) 在 1825 年 1 月 25 日發佈手諭 (Ad plurimas easque gravissimas) ,展開了重建大殿的工程。當時全世界許多人都捐獻金錢,埃及總督贈送了雪花石 (alabaster) 柱子,俄國沙皇尼古拉 (Nicholas) 送來了孔雀石材 (malachite),後被用作左右耳堂(transept)兩祭台的材料。

今天我們看到的聖保祿大殿 (Basilica di San Paolo fuori le Mura) 是重新修建的,建築師貝利 (Belli) 根據瓦拉迪耶 (Valadier) 初時的計劃,於 1826 年 9 月動工。然而其後的修復工程,竟然連大火後僅餘的壁畫也給破壞了,這些壁畫是十三世紀時卡瓦利尼 (Pietro Cavallini) 的作品。

如今聖保祿大殿雖然不再超越過去富麗堂皇的頂峰,但是仍有許多裝飾未遭 1823 年的大火損壞,如阿諾爾福 (Arnolfo di Cambio) 所造的珍貴祭台華蓋 (ciborium);卡瓦利尼 (Pietro cavallini) 大殿的正門裝飾;還有美麗的回廊庭院 (cloister) 和復活燭臺。此外還有苦像小堂 (Cappella del Crocifisso),即今天的聖體小堂 (Cappella del Santissimo Sacramento),供放十四世紀的木刻顯靈旜像,以及獻給「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的小禮拜堂。

儘管曾經重建過,城牆外‧聖保祿大教堂的大殿,不僅是普世公認的璀燦宗教藝術,也是前來羅馬的朝聖者必到的一站。

《城牆外的聖保羅教堂 (San Paolo fuori le Mura) 》
地址:Via Ostiense, 00145 Roma。
交通:地下鐵 B 線 San Paolo 站下車。
開放時間:全天候。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www.abbaziasanpaolo.net/
參考資料:http://en.wikipedia.org/wiki/Basilica_of_Saint_Paul_Outside_the_Walls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3484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