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就像個萬花筒,轉個角度,就會看到不一樣的風采。旅行是浪漫逐夢與踏實築夢的過程;每按一次快門,都是又一次的感動。藉著紀錄這些走馬看花的點點滴滴,希望就讓當時捕捉的一些美麗回憶,留在每一個曾經踏過的地方。
瑞士日內瓦 (Geneva) 盧梭島 (Île Rousseau)
【瑞士日內瓦 盧梭島 日內瓦鬧中取靜的一塊淨土】
站在連接日內瓦老城區和新城區的白朗峰大橋上,沿隆河方向望去,幾十公尺之外就是著名的“盧梭島”。小島上生長著高大的樹木,鮮花盛開,是日內瓦鬧中取靜的一塊淨土。該島原名巴爾克島,是羅納河上的一塊自然礁石。西元1583年,日內瓦人將這裡修建成一座人工島嶼,使其成為保護城市的軍事防禦堡壘。西元1620年,堡壘被改造成製造火藥的工場,後來又成為建造和修理戰船的碼頭。盧梭在幼年時曾經有一次出城玩耍,晚上回來因城門關閉而被迫露宿城外。那個當年遙望著巴爾克島的點點燭光,獨自流淚的孩子,恐怕沒有想到該島後來竟然會以他的名字命名。
盧梭曾經因為其激進思想,而被剝奪了他的日內瓦公民權。西元一七六一年,他的《新愛洛依絲》在巴黎出版,獲得巨大迴響而成名。西元一七六二年,他又先後發表了《社會契約論》、《愛彌兒》等不朽名篇。《愛彌兒》剛一問世,巴黎的最高法院就下令查禁並要逮捕他。盧梭聞訊後立刻逃離法國,並且開始了長達八年的流亡生涯。故鄉日內瓦的國民議會同時也宣布查禁《愛彌兒》和《社會契約論》,並將這兩部著作當眾焚毀,同時下令通緝盧梭。於是盧梭被日內瓦議會剝奪了“日內瓦公民權”,也因此盧梭終究再也沒有回去日內瓦。
當初無論盧梭是自願離開還是被迫流亡,他確實曾在一封信中提到:『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日內瓦是我見過的最吸引人的城市,日內瓦的公民是我所知道的最聰明、最幸福、最誠實的人。』
西元1792年12月12日,日內瓦國民議會取消了一切譴責盧梭及其著作的政治裁決,恢復了他的“日內瓦公民權”,盧梭因此再次成為“日內瓦公民”。西元1830年,雕塑家"普拉迪埃"受命為盧梭塑像,而於西元1835年2月24日,盧梭塑像被安置在巴爾克島上。盧梭面對日內瓦湖,神態自若地赤腳端坐在椅上,右手持羽毛筆似正凝神思考,身體微微前傾,椅下和腳旁邊堆滿書籍。雕像的基座上刻著“日內瓦公民:尚‧雅克‧盧梭”,巴爾克島也因此更名為盧梭島,這裡更是到日內瓦的人一定要看的景點。
今天的日內瓦以盧梭為驕傲,城內已經有多處以盧梭的名字命名的街道、樓房和博物館,盧梭的痕跡成為日內瓦的一個歷史文化標誌。盧梭島是一處寧靜而詩化的土地,島上的綠茵,近處的湖色,遠處白朗峰飄忽的身影,都營造著島上靜謐而深沉的氣氛。走過盧梭島雕像面前,輕輕地、靜靜地停留,深怕打擾了這位思想家深邃的思索。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