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日內瓦 (Geneva) 喀爾文 (Jean Calvin) 故居舊址




【瑞士日內瓦  喀爾文 (Jean Calvin) 故居舊址  喀爾文寄放漂流的終老之所】


喀爾文出生於法國的諾揚,出身於一個富裕的家庭,有頗為優渥的成長環境,曾於巴黎大學攻讀神學。喀爾文生平最大的轉捩點是 1530 年前後,當時喀爾文正在巴黎讀書,受到宗教改革運動的啟發。1536 年,喀爾文到了日內瓦,開始了他一系列有計劃的改革,並完成了宗教改革最完整的教義著作《基督教要義》。從 1541 年至 1564 年他離世的 23 年內,喀爾文以政教合一的方式,全面地指導並影響日內瓦社會和宗教的事務,這不僅使得日內瓦成為法國宗教改革派人士的避難所,喀爾文主義也全面影響了法國、荷蘭和蘇格蘭等地的宗教改革運動。

其實喀爾文最初原本並沒有打算脫離羅馬天主教,然而在他歸信天主教後不久,因為意外涉入好友柯布(Nicholas Cop)的宗教改革運動而在諾揚被捕。自此以後,喀爾文自覺需要與羅馬天主教脫離關係,轉而與改革人士站在同一陣線。西元 1536 年,26 歲的喀爾文出版了一本極具影響力的神學著作《基督教要義》(The Institutes of Christian Religion),清楚地闡明其改革宗教的理念與信仰。該書出版後不久,喀爾文便應法爾勒(William Farel)之邀移居日內瓦。西元 1537 年,喀爾文向日內瓦議會進呈一系列鼓吹宗教改革的文件,以期打造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然而因為在主餐實行方式上的歧見與爭執,喀爾文和法勒爾卻遭到日內瓦議會驅逐出境。市議會召開緊急會議,迫令喀爾文和法爾勒在三天之內離開日內瓦。西元 1538 年的復活節,喀爾文被迫逃往德國西南部的施塔斯堡(Strassburg)。

日內瓦在與羅馬天主教教會脫離關係後,社會長期處於無序的狀態之中,加上瑞士城邦處於列強環伺之下,信奉天主教的城邦欲將日內瓦重新納入天主教的陣營之內,因此製造許多有關宗教改革運動會破壞社會和蠱惑人心的不利傳言,導致日內瓦整個城市更加經常處在恐慌和混亂之中。而在宗教方面,那些善於與權貴妥協,但是個人道德操守不佳的牧師佔據了日內瓦教會的高位,因而招來許多反對之聲,不少日內瓦有名望的人甚至拒絕從這些人手申領取聖餐;他們更積極呼籲讓喀爾文和法勒爾重返日內瓦,以匡復日內瓦教會和社會的秩序。

於是在西元 1540 年日內瓦議會的選舉中,反對喀爾文的主政黨派倒台,九月市議會委託一位議會代表到施塔斯堡,邀請喀爾文重返日內瓦。幾經掙扎後,喀爾文才順服這個他深信來自上帝的決定,重返日內瓦領導教會的重建工作。喀爾文重回日內瓦,根據之前向日內瓦議會進呈所提出的條文基礎,制定了教會法規(Ecclesiastical Ordinances),強制人民接受宗教教育。其次,他設立了宗教法庭(Consistory of pastors and elders),由十二位品行優良的長老組成,以創造一個合乎聖經教訓的模範社會。喀爾文的健康一向不佳,每天只吃一頓飯,每晚只睡四小時;才三十歲便開始疾病纏身,五十歲後更形惡化,一直到 1564 年就以五十四歲的英年辭世。

我們所見的地方是喀爾文在日內瓦居住時的故居舊址,這條街其實就叫喀爾文街 (Rue Jean Calvin),只是這個地方現在已經成為瑞士教育部日內瓦教育局小學教育 (Département de l'instruction publique Direction générale de l'enseignement primaire) 行政部門的辦公處所‎。這幢建築曾於 1706 年改建,當然已經完全找不到當年喀爾文的足印,雖然故居舊址的確切位置也還有待確認。看著門前的解說牌,遙想喀爾文當年雖然已名滿天下,結果故居舊址也只看到個平平無奇的小宅邸。若不是門前一塊歷史解說牌,實在看不出那狹小不起眼的地點,原來也曾是喀爾文寄放漂流的終老之所。看著日內瓦的燈光變換,老天爺還真是愛開玩笑,宗教改革傳達的意念,也有模有樣、聚精會神的聽著時光的解說,游移在擁擠混亂的日內瓦。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www.geneve.ch/primaire
參考網站:http://en.wikipedia.org/wiki/John_Calvin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11528603/























1 則留言:

  1. 我格子寫法與您的相同,前面介紹,後面看照片。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