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植物園 (Botanic Garden)




【新加坡 植物園 (Botanic Garden)】

說到花園城市新加坡,就不能不提提那到處都是花草綠樹的美麗城市。雖然土地小、人口密集,但是新加坡依舊保持了大量的郊外綠地和自然公園,雖然市區裡面建築更是密集、車水馬龍,但是綠蔭也俯拾即是。更甚者,由於地方不大,出了市區往往馬上就是公園、保護區,一片綠意實在是讓人心曠神怡。

這是一個順路的景點,我們離開武吉巴馬,要去虎豹別墅必須在植物園站轉搭地鐵,因此決定順道到植物園走走,看看裏頭豐富的植物。從 Opp Bukit Timah Center Stn 搭上 171 路巴士,十站就可以到達新加坡植物園的北側入口,因為已經過了中午,就到附近 Gastronomia 吃午餐。Gastronomia 賣的是類似簡餐的西式料理,但是口味卻也十分可口,算是也達成一項新的嘗試。

迎面而來的就是融入植物設計的銀色大門。新加坡植物園的歷史悠久,最早也可以追溯到 1822 年英國人萊佛士在福康寧山建立的小型實驗植物園。1859 年 Tanglin 的花園開放,也標示著新加坡植物園的創始之日。這座以當時流行的英式風格規劃的植物園一路擴展,見證了新加坡的花園城市發展之路,至今已經發展成面積 74 公頃、南北長 2.5 公里的大型植物園。

新加坡植物園坐落在新加坡中部丘陵地帶的東陵(Tanglin),面積74公頃,于1859年正式落成開園。 這片土地最初是由殖民地政府向本地商人胡亞基(Hoo Ah Kay)以駁船碼頭(Boat Quay)的一片土地交換得來的。

說起這個胡亞基,也許你不知道這個名字,可提起他的另一個稱呼:黃埔(Whampoa),可謂是鼎鼎大名如雷灌耳。 當時歐洲人都知道這個「黃埔先生」,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胡亞基的家鄉是廣州黃埔港,而他所經營的商號也叫「黃埔」。 這個黃浦先生曾多次作為中間人協調英國在新加坡殖民地的各項事務,以至於直到現在新加坡還有以「黃埔」命名的一個區域。

在開始行程以前,先科普一下有關新加坡植物園的資料:
新加坡植物園是世界上唯一一所365天不間斷開放的植物園。
新加坡植物園是世界上每天開放時間最長的植物園(5AM-12AM)。
新加坡植物園曾經試驗過整個東南亞第一株橡膠樹。 當時英國人把原產自拉丁美洲
橡膠樹苗帶到新加坡進行試種,在成功後廣泛種植于東南亞,以至於橡膠產業成了現如今東南亞最強的產業。

新加坡植物園的歷史和規劃,也讓他成為新加坡第一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景點。植物園裡頭分成南邊的 Tanglin 區、中間的 Central 區、還有北邊的 Bukit Timah 區,每一區都有不一樣的植物和設施。這趟植物園之旅,因為時間的關係,只能在北邊的 Bukit Timah 繞繞,再從北邊的植物園地鐵站離開。

雖然新加坡地處熱帶,但是為了創造生態系的多樣性園內也有一座溫室展示著比較濕冷地區的植物品種。蜿蜒的小徑在森林中前進,抵達一座被樹林環繞的玻璃屋,同樣是溫室,這種寧靜和輕逸,卻和濱海灣花園的滂礡氣派有著截然不同的感覺。

北區的 Bukit Timah 區。植物園的這區有著廣大的湖畔草坪,也因此吸引了超多野餐、享受戶外生活群眾。池塘叫做生態湖,這裡的湖堤十分平緩,使得人們可以直接走在湖灘上。湖裡有很多動物,包括魚、龜和幾只黑天鵝,有時走運的話還能看到耐不住寂寞的黑天鵝,走上岸來和遊客合影,漫步在植物園最北邊的開闊地帶。

從生態湖向東望,不遠處山坡上有很多高層建築,那裡就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武吉知馬校區了,眼力好的甚至可以看到樓頂出NUS的字樣和校徽。 這個武吉知馬校區,曾經是 1980 年新加坡國立大學正式成立之前,由新加坡大學和南洋大學聯合辦學的聯合校園所在地,後來新加坡國立大學成立後,由於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大學的本部就逐步從這個武吉知馬校區轉移到了現在的肯特崗校區。

穿過草坪,就來到了植物園的北邊大門,Bukit Timah Gate,出了門就是植物園的地鐵站,午後的植物園之旅也就至此告一段落,接著就是搭著地鐵環線,前往聖淘沙曬曬太陽了。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www.sbg.org.sg/
參考網站: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w_Par_Villa
參考地址:http://wikimapia.org/3232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