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闖首爾 之 華城行宮 (화성궁전) 朝鮮王朝規模最大也是最早的行宮


【勇闖首爾 之 華城行宮 (화성궁전)  朝鮮王朝規模最大也是最早的行宮】


華城行宮(韓文:화성궁전;英文:Hwaseong Fortress)坐落於京畿道水原市,曾作為水原府的官衙和行宮使用,後來在 1794年(正祖 18 年)至 1796 年(正祖 20 年)建造華城期間,華城行宮也隨之擴建完成,華城行宮是韓國國內規模最大也是最早的行宮,也是正祖為展拜『顯隆園』時使用的臨時住處,平日則為府使(以後稱留守)執行公務的府衙。自正祖 13 年 10 月,思悼世子的陵園遷至顯隆園起,到正祖 24 年 1 月止,正祖在十二年間共進行了十二次定期的『園行』。

華城行宮建宮初期,行宮共有六百間宮室,包括奉壽堂、福內堂、維輿宅、新豐樓、南北軍營、於華館、得中亭等建築,呈現正宮結構。華城行宮(Hwaseong Fortress)曾在日本抹殺韓民族文化和歷史的政策下毀於一旦,現存建築為19 80 年末所修建的。華城行宮最為人所知的便是韓劇《大長今》(대장금) 曾在這大量取景。劇中小長今進宮後接受各種訓練的場景,料理比賽時的場面,及長今前去應試醫女的場面,就是在華城行宮(Hwaseong Fortress)拍攝的。

在朝鮮時期建造的眾多行宮中,華城行宮是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除了建築的規模之外,華城行宮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具有重大意義。華城行宮在正祖大王的 12次園行中,並不單只是作為臨時休息處所。正祖 19 年行宮竣工之後,正祖大王在奉壽堂迎來花甲的母親舉行了盛大的進饌禮,在洛南軒舉行了養老宴和幾次文武科『別試』,還在得中亭舉行了禦射和陪射活動。正祖還在新豐樓親自對貧民賜米,對鄰近水原府的百姓實施免稅,賑卹等各種特別措施。

華城行宮位居八達山頂西將台之下的山麓,背居八達山向坡地延伸。位於華城城內中心的華城行宮,右後方有一條小溪新豐溪向前流淌,從而形成了從右側流向左側的格局。行宮後身的山麓和牆內外佈滿了松樹和柳樹等樹木,形成雅緻怡人的景色。華城行宮呈長方形,穿過紅箭門後,可以看到處於正中央位置的新豐樓。新豐樓的後面,正西方向設有左翊門,直接通往中陽門和奉養堂。行宮後身八達山山麓的未老閒亭和內鋪舍等獨立建築構成了華城行宮,除行廊之外建築數量亦達二十二座,不僅壯觀巍峨,還與四周的自然景觀渾然一體,美不勝收。此外,行宮每週日會舉行華城行宮將勇營守衛儀式,再現了正祖大王移駕華城時,曾經進行的將勇營守衛儀式和軍禮儀式。


《旅遊資訊》
地址:京畿道水原市八達區南倉洞。
交通:乘坐地鐵一號線在水原站下車,在水原站對面乘坐 2、7、7-2、8、13 路市內公車,在鐘路四街下車,步行五分鐘即可。
開放時間:冬季為 9:00 至 17:00,夏季為 9:00 至 18:00。
門票:成人(19歲以上)1000 韓元,學生(7 至 18 歲、或持有學生證的大學生)500 韓元。

Travel Information Travel Information:
華城管理事務所諮詢處:82-31-229-2716。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ehs.suwon.ne.kr/(英)。
參考網站:http://en.wikipedia.org/wiki/Suwon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2010475/



華城行宮位居八達山頂西將台之下的山麓,行宮正門位於平地之上,背居八達山向坡地延伸。





華城城內中心的華城行宮,右後方有一條小溪新豐溪向前流淌,從而形成了從右側流向左側的格局。



華城行宮,右後方有一條小溪新豐溪向前流淌,從而形成了從右側流向左側的格局。新豐橋前有一鳥居。



華城行宮位居八達山頂西將台之下的山麓,行宮正門位於平地之上,背居八達山向坡地延伸。



華城行宮共有六百間宮室,包括奉壽堂、福內堂、維輿宅、新豐樓、南北軍營、於華館、得中亭等建築,呈現正宮結構。



新豐樓是華城行宮的正門, 1790 年( 正祖 14 年)這裡建造了間樓門 ,被稱為鎮南樓。 1795 年,正祖下令更名為新豐樓,並名令曹允亨重新題寫匾額。『新豐』這一名字源自漢高祖的一句話『豐地是我們的新的故鄉』,對正祖而言,華城是如故鄉一般的地方。 1795 年乙卯巡查時,正祖大王親自在新豐樓前參加了向華城府的百姓分發大米,給飢餓的百姓分粥的『賑卹』活動。







左翊門位於中陽門之前,左翊意為『在旁輔佐』,是在內三門的正前方輔助守衛行宮和道的中三門。 1790 年竣工,匾額由鄭東準受正祖大王之命題寫。南側行閣的末端同外整理所相連。









洛南軒是日本殖民時期華城行宮被拆除之時,未遭破壞而得到保留的建築之一。1795 年( 正祖 19 年)乙卯園行時正祖在洛南軒舉行了各種活動。正祖大王為紀念惠慶宮洪氏的花甲,在這裡舉行了士兵會餐,還舉行了特別科舉考試選拔出文科 5 名,武科 56 名人才,並向及第者頒發了證書。此外,正祖還舉行了紀念惠慶宮的花甲宴養老宴。



「老來堂」是正祖計畫在甲子年 (1804 年) 讓位給太子,然後到華城安度晚年,在水原度過老年的建築物。既然「老來堂」只是計畫之意,顯然正祖始終沒有辭退王位。





奉壽堂是華城行宮的正殿,也是華城留守府的東軒建築,又名壯南軒。 1795 年( 19 年正祖)正祖大王正是在這裡為惠慶宮而舉行了進饌禮。當時,正祖為祈禱惠慶宮長壽,將這裡取名為有『獲得萬年之壽』之意的奉壽堂,並命令曹允亨題寫匾額。正祖大王計劃在為惠慶宮舉行進饌禮的 9 年之後,即 1804 年,再次在奉壽堂為惠慶宮舉行 70 壽宴進饌禮,因此曾下令妥善保管有用的物品。進饌禮是朝鮮時期最大的宮中典禮,在當時成為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除王室的宗親和大臣之外,還有很多人參加了此次盛事。

























福內堂是行宮的內堂,正祖大王巡查時就在此居住,位於長樂堂的南部。福內堂代表著『福從內生』之意。




景龍館是可作為長樂堂外門使用的附屬建築,『景龍』代表著象徵帝王的一種大型的龍(取自唐太宗居住的宮殿的名稱)。景龍館始建於 1794 年(正祖 18 年) ,是一座兩層結構建築,二層用木板鋪地,下層設有三間板門,取名『至樂門』。






維與宅平時是華城留守居住的地方,正祖大王巡查時在此短暫停留並接見臣子。維與宅位於福內堂東邊的行閣和外整理所之間。維與宅始建於 1790 年(正祖 14 年) ,原名隱若軒, 1796 年(正祖 20 年)經過擴建後改名為維與宅。



維與宅東面左側增建了一間供宸樓,作為休憩空間。1795 年正祖巡查時,正是在維與宅中聽取了關於各種典禮的報告並頒發了聖旨。








整理所是 1794 年 12 月設立的臨時機構,目的是為 1795 年『乙卯園行』的各種典禮做準備。整理所完成華城的任務之後,被命名為外整理所,主要負責在正祖等歷代國王巡查時做好典禮準備。



裨將是指朝鮮王朝時期觀察使和節都使等地方官所帶的幕僚,到朝鮮後期這已成為官場上的一種慣例,連兼任防禦使的將領都配有裨將,這些幕僚會起到查探民情的作用。 裨將廳是供華城留守府的裨將們使用的一座朝南建築物,位於外整理所的前方。



書吏是負責記錄文件,受領,支付等任務的衙吏,書吏廳就是書吏們工作的地方,它位於裨將廳的前面,是一座朝南的建築。這裡原本是執掌刑罰的禁盜廳的建築,經過擴建後作為書吏廳使用,在 1795 年的『乙卯園行』時還用作了水刺間(類似於中國的御膳房) 。



南軍營是左右兩列分別安排的100名壯勇外營騎兵-親軍衛住宿和值守的地方。位於新豐樓的左右兩側,始建於 1789 年(正祖 13 年),1794 年(正祖 18 年)增設了左右翼廊,達到 62 間的規模。






 


勇闖首爾 之 南韓首爾特別市采風行《目次》
勇闖首爾 之 仁川國際機場 (인천국제공항)  國際機場協會評比為全球排名第一的機場
勇闖首爾 之 東大門 (동대문)  首爾數一數二有名的購物天堂
勇闖首爾 之 普信閣 (보신각)  象徵韓國辭舊迎新的敲鐘活動
勇闖首爾 之 清溪川 (청계천)  韓國能,然而台灣能嗎?
勇闖首爾 之 水原華城 (수원화성)  朝鮮王朝城廓藝術的代表作
勇闖首爾 之 華城行宮 (화성궁전)  朝鮮王朝規模最大也是最早的行宮
勇闖首爾 之 馬鈴薯排骨湯 (강자탕)  令人難忘的好滋味
勇闖首爾 之 天主教明洞敎堂 (명동성당)  明洞鬧中取靜的福地洞天
勇闖首爾 之 明洞 (명동) 南韓首爾的西門町
勇闖首爾 之 南山韓屋村 (남산한옥마을)  在都市中體會韓式傳統房屋的魅力
勇闖首爾 之 南山散步道 (남산프롬나드)  發現首爾的另類風貌
勇闖首爾 之 南山首爾塔 (엔서울타워)  鳥瞰首爾燈火通明的夜景
勇闖首爾 之 雲峴宮 (운현궁)  李煦 (高宗) 和明成皇后 (閔妃) 舉行婚禮之處
勇闖首爾 之 德成女子大學 (덕성여자대학교) 雲泥洞校區 「宮」(我的野蠻王妃) 的皇室外圍場景
勇闖首爾 之 景福宮 (경복공)  探訪屬於朝鮮王朝的歷史印記
勇闖首爾 之 昌德宮 (창덕궁)  完整保存朝鮮時期的宮殿造景藝術
勇闖首爾 之 土俗村蔘雞湯 (토속촌삼계탕)  讓人暖胃暖心的難忘好滋味
勇闖首爾 之 Acacia Hotel (호텔소개)  首爾自由行的聰明選擇
勇闖首爾 之 首爾車站 (서울역)  首爾特別市的鐵路交通樞紐
勇闖首爾 之 Lotte Mart (롯데마트)  樂天連鎖量販店採買拌手禮與機場退稅
勇闖首爾 之 首爾地鐵 (수도권전철)  首爾四通八達的地下交通網絡
勇闖首爾 之 機場捷運 (인천국제공항철도)  韓國服務先進的機場聯外捷運系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