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柏林 柏林圍牆(Berliner Mauer) 柏林圍牆的崩倒象徵東西冷戰的終結


【德國柏林  柏林圍牆(Berliner Mauer) 柏林圍牆的崩倒象徵東西冷戰的終結】


柏林圍牆(德語:Berliner Mauer),正式名稱是「反法西斯防衛牆」(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國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的圍牆,目的是隔離東德(含東德的首都東柏林)和西柏林,從而阻隔東西柏林之間市民的往來。柏林圍牆的建立,是二戰以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1961 年建造該圍牆,一開始以鐵絲網為材料,後才被換成真正的牆。

二次大戰以後,美蘇隨即進入意識型態的高度對抗之中,國際政治兩極化的對抗焦點,就在德國柏林。德國和柏林被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分成四區。1949 年,蘇聯佔領區包括東柏林在內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首都定在東柏林,而美英法佔領區則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首都設在波恩一直到兩德統一為止。美英法蘇的佔領協定保證聯邦德國和西柏林之間的空中走廊。

西柏林位在東德境內,是西方自由世界在共產主義國度的一座孤島,西柏林在聯邦德國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規定是聯邦德國的領土,由於西柏林的領土完全在東德境內,蘇聯為迫使西德放棄西柏林,強迫西柏林斷水斷糧,此舉讓西方國家團結一致,每日有多班飛機把物資由西德運到西柏林,1949 年 4 月更成立北約,而蘇聯於 1949 年 5 月解除封鎖。然而,美英法三國認為規定和現狀相牴觸而推遲實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領土,直至冷戰結束、兩德統一。

一開始,柏林市民可以在各區之間自由活動,但是隨著冷戰對抗加劇,1952 年東西柏林的邊界開始關閉。在 1952 年到 1961 年之間,大約有 250 萬名的東德人逃到西柏林。1961 年 8 月 13 日,東德開始建造柏林圍牆,這道高牆把柏林一分為二,象徵當時冷戰的政治版圖界線,也把這座城市分割為兩個不同的世界。

東德稱柏林圍牆是「反法西斯防衛牆」,而西方國家則認為,柏林圍牆的真正目的,是在防止東德人逃入西柏林。圍牆一開始只是用鐵絲網,後來被換成真正的牆,柏林圍牆長 155 公里,大約3到4公尺高,用瞭望臺、鐵絲網、水泥牆分成好幾道防線。在東柏林的圍牆邊有音響警報系統、警犬、地雷區、通電鐵絲網、壕溝、拒馬等等設施,禁止東德人逃往西柏林,甚至還有第二道圍牆─高 3.5 到 4.2 公尺、厚15 公分的水泥牆─可以抵擋車輛的撞擊。層層封鎖,有些地方甚至必須游泳渡河。

東德人民想要翻越柏林圍牆的方式可說是無奇不有,有人挖地道、游泳,有的甚至跳樓。根據波茲坦近代史研究中心的學術研究指出,柏林圍牆從興建到 1989 年倒塌的 28 年間,確定至少有 125 人命喪圍牆邊,大部分罹難者的年齡介於16歲到35歲之間,其中有一半是在圍牆剛建立的前五年,因為想要逃到西柏林,而遭到射殺。

柏林圍牆是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見證了多少生離死別。1989 年秋天,東德各地發生群眾示威運動,導致東德共產黨垮台,原本東德政府希望,有計畫地放鬆東德人民的旅遊限制,沒想到當時中央政治局委員沙博夫斯基誤以為要開放柏林圍牆,意外造成上萬市民走上街頭,拆毀圍牆。1989 年 11 月 9 日,柏林圍牆倒塌,走入歷史,結束了柏林 28 年來的分裂,也開啟了新的時代。柏林圍牆的崩倒,是東西冷戰終結的開始,就像骨牌效應一般,民主化浪潮席捲東歐國家,造成蘇聯解體,有史家把這一波歷史巨變稱為「蘇東波」。

到了 1990 年 6 月 1 日,東、西兩德組成經濟、貨幣與社會同盟。至此,所有往來旅行的限制全部廢置。截止 1991 年,也就是一年以後,在西方世界的包圍中,將東德人圍堵在社會主義體制內的環形的柏林牆,在那一度壁壘森嚴的邊境地帶,幾乎完全消失了,僅存了幾處遺址,和一段一點三百公尺長的所謂“東面畫廊”。1997 年 2 月,一條紅線被標劃在前夏列邊防檢查站得路面,標示著早先柏林牆的所在。這條紅線將延長至 20 公里並最終被兩排鋪路石所取代。

蘇聯解體和東歐的民主化,使歐洲國際政治重心東移,統一後的柏林一開始面臨許多困難,包括交通運輸網要重新規劃,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水準差異大,東德人和西德人的心理隔閡,以及大量湧入的東歐移民等等。德國政府也開始從萊茵河地區移到施普雷河地區,要把柏林建設成歐洲中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目前在柏林仍然保有一小段的圍牆遺跡作為歷史見證,吸引遊客前往參觀。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www.berlinermaueronline.de/ (德、英)。
參考網站:http://de.wikipedia.org/wiki/Berliner_Mauer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11936752/














 


德國柏林  布蘭登堡的驕傲《目次》
德國柏林  柏林地下鐵 (U-Bahn)  柏林人心中的地下鐵通向希望的出口
德國柏林  蓋世太保總部 (Gestapo Headquater) 遺址  納粹德國進行特務恐怖統治的工具
德國柏林  勝利女神紀念碑 (Siegessäule)  時時提醒德意志民族的開國精神
德國柏林  瑪麗安教堂 (Marienkirche)  森鷗外小說《舞姬》中主角與舞女相會的場景
德國柏林  威廉大帝紀念教堂 (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e)  斷垣殘壁警惕世人戰火的無情
德國柏林  柏林市政廳 (Berliner Rathaus)  仿照義大利北部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
德國柏林  柏林交通碰撞拾遺  學習交通事故發生時正確的處理方法
德國柏林  柏林停車問題解析  主幹道的分隔島中間設置有停車格
德國柏林  柏林博物館島 (Museumsinsel)  依循德意志發展的雄偉建築藝術群
德國柏林  佩加蒙博物館 (Pergamon Museum)  佩加蒙祭壇、伊修塔爾門、與伊斯蘭藝術館
德國柏林  佩加蒙博物館 (Pergamon Museum)  佩加蒙祭壇  重現聖經故事中城市的絕代風華
德國柏林  佩加蒙博物館 (Pergamon Museum)  巴比倫城伊斯塔城門  重現新巴比倫王國的建築工藝
德國柏林  奧林匹克體育場 (Olympiastadion)  承載德意志帝國滄桑彷若隔世
德國柏林  德國國會大廈 (Reichstagsgebaude)  穹形圓頂已成為柏林城的新標誌
德國柏林  聯邦總理府 (Bundeskanzleramt)  散發著德國聯邦政府的印象派風格
德國柏林  蘇維埃戰爭紀念碑 (Soviet war Memorial)  見證了柏林戰役的史實
德國柏林  布蘭登堡門 (Brandenburger Tor)  見證了德意志民族的興衰史
德國柏林  柏林電視塔 (Fernsehturm Berlin)  昔日東德向世人炫耀的主要地標
德國柏林  波茨坦廣場 (Potsdamer Platz)  東西柏林之間的旋轉門
德國柏林  柏林大教堂 (Berliner Dom)  德國最大的新教(基督教)教堂
德國柏林  尼古拉教堂 (Nikolaikirchplatz)  柏林保留最多古老建築物的地區
德國柏林  亞歷山大廣場 (Alexanderplatz)  給一點陽光就足夠燦爛
德國柏林  宮廷廣場 (Schloßplatz)  抓不住東德政權時期的馬克思-恩格斯廣場
德國柏林  包浩斯設計博物館 (Bauhaus-Archiv Museum of Design)  拜訪設計博物館走入現代設計的起點
德國柏林  夏洛登堡宮 (Schloss Charlottenburg)  德國柏林現存最大的普魯士宮殿
德國柏林  柏林愛樂廳 (Berlin Philarmonie)  斜角及不對稱的傲氣貼近人心
德國柏林  柏林動物園 (Zoologischer Garten)  德國歷史上的首座動物園
德國柏林  柏林中央車站 (Berlin Hauptbahnhof)  位居柏林交通樞紐的龐大玻璃宮殿
德國柏林  查理檢查哨 (Checkpoint Charlie)  柏林血淚史永遠的痛
德國柏林  柏林圍牆 (Berliner Mauer)  柏林圍牆的崩倒象徵東西冷戰的終結
德國柏林  德國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Germany's national Memorial for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  展現德意志民族自覺的道德勇氣
德國柏林  庫坦大街 (Kurfürstendamm)  柏林最時髦的林蔭購物大道
德國柏林  泰戈爾機場 (Tegel Airport)  堅壁封鎖不住嚮往自由的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