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柏林 佩加蒙博物館 (Pergamon Museum) 巴比倫城伊斯塔城門


【德國柏林 佩加蒙博物館 (Pergamon Museum) 巴比倫城伊斯塔城門】


■巴比倫城伊絲塔門 (Ishtar Tor) 的歷史:

大約在西元前 3500 年左右,兩河流域的定期氾濫,使兩河沿岸因河水氾濫而積澱成適於農耕的肥沃土壤,這裏產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兩河流域文明。當時在兩河流域下游,蘇美人發明了楔形文字。西元前 2006 年,阿摩利人入侵兩河流域,摧毀了蘇美人建立的烏爾第三王朝。西元前 1894 年左右,阿摩利人建立起一個以幼發拉底河河畔的巴比倫城為首都的王朝。從那時起,美索不達米亞就被稱為「巴比倫尼亞」,那裡所有居民都被稱為巴比倫人。

古巴比倫王國時期,是兩河流域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之一,這個國家出現了一位著名的君主『漢摩拉比』。漢摩拉比以武力統一了兩河流域之後,建立了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專制國家。他個人集宗教、軍事、 行政、司法和水利建設等各種大權於一身,為了更有效的統治自己的國家,他頒布了著名的《漢摩拉比法典》,這也是西方法家學說的濫觴。法典共 282 條,刻在一塊高 2.25 公尺高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是世界上迄今發現最早的成文法典。

約在公元前 1300 年,底格裏斯河上游的亞述人開始崛起,亞述人是居住在兩河流域北部(今伊拉克的摩蘇爾地區)的一支閃族人,或者更確切地說,應該是與其它部族同化後的閃族人,最大的特點是比其他遊牧民族更崇尚武力,更喜好窮兵黷武。亞述帝國的圖庫爾蒂尼努爾塔一世 (約西元前 1294 年至西元前 1208 年) 擊敗赫梯帝國和巴比倫,佔領整個兩河流域,並把首都從阿淑爾遷往尼尼微。

公元前 627 年,阿西巴尼浦去世後,兩河流域的亞述帝國再次衰落。不久,來自波斯的米底王國和新巴比倫王國的入侵者佔領了尼尼微,在波斯和新巴比倫王國攻擊之下,亞述帝國於西元前 612 年滅亡。亞述帝國滅亡後,被新巴比倫王國及米底王國瓜分了原來亞述帝國的疆域。希伯萊先知,則法尼的臣民們曾一度受過亞述人的壓迫,看到尼尼微的崩潰,則法民十分開心地評論道:「看看這得意洋洋的城市遭受的懲罰吧!她曾那麼不可一世,自以為『誰也不如我強』;如今已成了沙漠,成了野獸的聚集地。無論誰經過那裡都會嗤之以鼻,不屑一顧。」整個文明發展過程都記載在猶太教的《舊約全書》中。

新巴比倫王國 (加勒底人) 後來建都巴比倫,復興了巴比倫文化,史稱新巴比倫時期,這也是兩河流域文明的最後階段。當時的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這裏建造了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巴比倫城的建設非常考究,傳說它有一百公尺高的城垣,城牆厚二十五公尺,城垣全長估計約三十八公里,共有二百五十個由黃銅精制而成的城門。其內部建築,可以用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來加以形容。

巴比倫城以兩道圍牆圍繞.外牆以外,還有一道注滿了水的壕溝及一道土堤,城內的主幹道中央以白色及玫瑰色石板鋪成,另城有八個城門,其中的北門就是著名的伊絲塔門 (Ishtar Tor),表面用青色琉璃磚裝飾,磚上有許多公牛和神話中的怪物等浮雕。巴比倫城被建設得宏偉壯麗,直到一百多年後,希臘歷史學家,被稱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來到巴比倫城時,仍稱它為世界上最壯麗的城市。

《舊約全書》的《列王記》記載,尼布甲尼撒攻佔了耶路撒冷,拆毀了耶和華的神殿,搬走了耶和華殿的所有銅柱,俘虜了一萬多名猶太人來到巴比倫,為他修築城牆和宮殿,所以巴比倫被聖經稱為冒犯上帝的城市。尼布甲尼撒二世時,巴比倫道德十分淪喪,整個城市成了奢華和淫蕩的象徵,由於縱欲的結果,全國性病流行。公元前 539 年,波斯人崛起,居魯士二世率軍入侵新巴比倫王國時,祭司竟打開大門放波斯軍隊入城,新巴比倫王國結果不戰而亡。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二日,余秋雨先生來到了巴比倫古城。余秋雨後來在「千年一嘆」中說:「一個古蹟由這麼多鐵絲網包圍,讓人有點納悶,也許是為了嚴密保護遺產吧!但到古城門口一看,又沒有衛兵,進出十分隨便,這就更奇怪了。」他接著說:「古城門是一座藍釉敷面,刻有很多動物圖形的牌坊式建築,我們以前在各種畫冊中早就見到過,這個城門就是伊什塔女神門,原件整個兒收藏在德國貝加蒙博物館,這是一個仿製品,但仿製得太新,又太粗糙。進門有一個乾淨的小廣場,牆上有一些現代的油彩畫,畫了巴比倫王國的幾個歷史場面,其中一幅是『漢摩拉比法典』頂部的浮雕,表現漢摩拉比正在接受正義之神的囑托,成為人間的立法者。」「刻有這個浮雕的法典原件也在外國,想想也真是不公,巴比倫的文物大家都爭著搶,而在巴比倫的原地卻所剩無幾。」余秋雨不禁感慨萬千。

西元前第五世紀中葉,希臘大史學家希羅多德(西元前四八○年至西元前四二○年)拜訪這個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城市。他對這座城市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的大著「歷史」一書第一卷第一七八節至一八一節中有精彩而細膩的描述。他說:「居魯士把其他地區征服後,便向亞述進軍了。亞述雖然有很多大城市,但其中最著名、最強大的是巴比倫城。它在尼尼微城被毀後,便成為新帝國的首都巴比倫城位於一片廣闊的平原上,正方形,城區面積遼闊。城市防禦工事之完善,舉世無雙,第一,巴比倫城的四周環繞一道面寬水深的護城河;第二,護城河後面還有一座高大堅固的城牆。」

「巴比倫人把護城河中挖出來的泥燒成磚,先用磚來砌護城河的堤岸,然後再用磚來修築城牆,他們把燒熱的瀝青當混凝土,瀝青是從必須走八天路程的伊斯城運來的。沿著城牆頂的兩側,他們修築了面對面的單間房,中間的寬度足供四匹馬拉的戰車馳騁而綽綽有餘。四面城牆共有一百道城門,城門及其楣柱都由青銅鑄成。」 「幼發拉底河穿城而過,將巴比倫城切成兩部分,城牆修築到河邊,在河邊作直角轉彎,在河岸邊又築城牆。城市中多為三層至四層高的房屋,城市的街道筆直寬廣。」

「沿護城河的城牆是外城牆,它是該城的主要防禦工事。外城牆之後還有內城牆,內城牆雖不及外城牆寬厚,但其堅固卻一如外城牆。城市的兩個部分各有主要建築物,兩方各有一座要塞外,一方還有一道高牆圍繞的大王宮,另一方是一處神聖大廣場,廣場上建有八層樓的正方形塔廟。人們必須從環繞方形塔的螺旋通道走上第八層的聖殿。聖殿中有一張巨大的華麗臥床,床邊有一張黃金桌。據迦勒底祭司說,只有從全國婦女中選出來的本國婦女,才可以在床上過夜。」 希羅多德對巴比倫城的描述,啟發了後人對巴比倫城的無限憧憬,十九世紀的考古家決心一探究竟。

■巴比倫城伊絲塔門 (Ishtar Tor) 的挖掘: 

儘管德國考古家是美索不達米亞的遲來者,但他們很快便給此地的考古帶來巨大而持久的影響。德國考古隊的領導人是科爾德威(Robert Koldewey,一八五五至一九二五年)。科爾德威是一位博學多才的考古學家,他先後在柏林、慕尼黑和維也納學習建築、考古和歷史。一八八二年,他曾經考察小亞細亞的古城阿索斯(Assos),一八八五年挖掘愛琴海東部的列士波斯島(Lesbos,希臘女詩人莎孚的故鄉)。一八八七年,受柏林皇家博物館之託,挖掘巴比倫尼亞的兩處遺址,後又在敘利亞、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挖掘。這些發掘工作雖無收穫,但科爾德威卻累積了豐富的考古經驗。

一八九五至一八九七年,科爾德威在學校教授了三年建築學,但他厭惡教學工作。一八九八年一月,德國新成立東方學會,準備派他負責巴比倫城的發掘工作時,科爾德威欣喜若狂,他從巴格達向柏林的皇家博物院遞交一份關於巴比倫的報告,其中有這樣的話:「那裡一定可以挖出尼布甲尼撒時代(Nebuchadnezzr,西元前六○四年至西元前五六二年)以來的古物。」

科爾德威發現了尼布甲尼撒的巴比倫,而不是漢摩拉比的巴比倫。西元前六八九年,亞述國王西拿基立嚴重摧毀了巴比倫城的建築,新巴比倫王國的尼布甲尼撒在巴比倫城進行大規模的建設,重建了巴比倫城主神馬杜克大神廟埃薩吉拉(Esagila)和七層高的大塔廟埃特梅南奇(Etemenanki)。他也修復沿阿拉赤圖運河(Arachtu Canal)的護牆,以及開鑿利比爾希加拉運河(Libil—higalla Canal)。他在巴比倫城建造了巨大的城牆與皇宮,尼布甲尼撒的巴比倫城,正是當時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城市。

■巴比倫城伊絲塔門 (Ishtar Tor):

從佩加蒙博物館 (Pergamon Museum) 中的 Miletus 廣場一轉入近東古文物館,那壯觀且美麗的伊斯塔城門及大道立刻呈現在面前,藍色的彩釉磚貼滿整座城牆,更令人驚訝的是,牆上還用彩磚拼貼出許多圖案,例如最有名的行走的獅子,以及一些長像奇怪的動物,如像馬的公牛、有四隻腳的龍等,拼貼如此精準,讓人很難相信好幾千年前的工藝就有這麼高的水準。

當尼布甲尼撒國王統治新巴比倫王朝時,整個巴比倫城有八個城門,每個城門均以神來命名,而伊斯塔城門就位於北面城門,由於伊斯塔大道正是連接皇宮與 Ninmah 神殿之間的遊行大道,每到新年的時候,就會由國王領著眾人前往神殿祭拜,整個通道長達數百公尺,而就在大道兩旁的牆上則有一百二十隻隻獅子一字排開,在當時「獅子」是具有神性的象徵,於是一場盛大的祭典就即將展開。遊行大道旁一百二十隻獅子中的一百隻運回了柏林,伊拉克剩下的不到二十隻,而且伊什塔門的浮雕也被大量地運回柏林,這些就成為柏林佩加蒙博物館 (Pergamon Museum) 的珍藏。

佩加蒙博物館 (Pergamon Museum) 將從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等地,也就是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及底格里斯河)發展出來的蘇美、巴比倫、亞述各大文明的古文物,收藏在近東古文物館中的十四間展示廳中,以及位於二樓的伊斯蘭藝術館。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www.smb.museum/smb/standorte/index.php?lang=en&p=2&objID=27&n=1&r=4 (德、英)。
參考網站:http://en.wikipedia.org/wiki/Ishtar_Gate
參考網站:http://en.wikipedia.org/wiki/Babylon
參考網站:http://en.wikipedia.org/wiki/Ishtar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81124/

















 


德國柏林  布蘭登堡的驕傲《目次》
德國柏林  柏林地下鐵 (U-Bahn)  柏林人心中的地下鐵通向希望的出口
德國柏林  蓋世太保總部 (Gestapo Headquater) 遺址  納粹德國進行特務恐怖統治的工具
德國柏林  勝利女神紀念碑 (Siegessäule)  時時提醒德意志民族的開國精神
德國柏林  瑪麗安教堂 (Marienkirche)  森鷗外小說《舞姬》中主角與舞女相會的場景
德國柏林  威廉大帝紀念教堂 (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e)  斷垣殘壁警惕世人戰火的無情
德國柏林  柏林市政廳 (Berliner Rathaus)  仿照義大利北部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
德國柏林  柏林交通碰撞拾遺  學習交通事故發生時正確的處理方法
德國柏林  柏林停車問題解析  主幹道的分隔島中間設置有停車格
德國柏林  柏林博物館島 (Museumsinsel)  依循德意志發展的雄偉建築藝術群
德國柏林  佩加蒙博物館 (Pergamon Museum)  佩加蒙祭壇、伊修塔爾門、與伊斯蘭藝術館
德國柏林  佩加蒙博物館 (Pergamon Museum)  佩加蒙祭壇  重現聖經故事中城市的絕代風華
德國柏林  佩加蒙博物館 (Pergamon Museum)  巴比倫城伊斯塔城門  重現新巴比倫王國的建築工藝
德國柏林  奧林匹克體育場 (Olympiastadion)  承載德意志帝國滄桑彷若隔世
德國柏林  德國國會大廈 (Reichstagsgebaude)  穹形圓頂已成為柏林城的新標誌
德國柏林  聯邦總理府 (Bundeskanzleramt)  散發著德國聯邦政府的印象派風格
德國柏林  蘇維埃戰爭紀念碑 (Soviet war Memorial)  見證了柏林戰役的史實
德國柏林  布蘭登堡門 (Brandenburger Tor)  見證了德意志民族的興衰史
德國柏林  柏林電視塔 (Fernsehturm Berlin)  昔日東德向世人炫耀的主要地標
德國柏林  波茨坦廣場 (Potsdamer Platz)  東西柏林之間的旋轉門
德國柏林  柏林大教堂 (Berliner Dom)  德國最大的新教(基督教)教堂
德國柏林  尼古拉教堂 (Nikolaikirchplatz)  柏林保留最多古老建築物的地區
德國柏林  亞歷山大廣場 (Alexanderplatz)  給一點陽光就足夠燦爛
德國柏林  宮廷廣場 (Schloßplatz)  抓不住東德政權時期的馬克思-恩格斯廣場
德國柏林  包浩斯設計博物館 (Bauhaus-Archiv Museum of Design)  拜訪設計博物館走入現代設計的起點
德國柏林  夏洛登堡宮 (Schloss Charlottenburg)  德國柏林現存最大的普魯士宮殿
德國柏林  柏林愛樂廳 (Berlin Philarmonie)  斜角及不對稱的傲氣貼近人心
德國柏林  柏林動物園 (Zoologischer Garten)  德國歷史上的首座動物園
德國柏林  柏林中央車站 (Berlin Hauptbahnhof)  位居柏林交通樞紐的龐大玻璃宮殿
德國柏林  查理檢查哨 (Checkpoint Charlie)  柏林血淚史永遠的痛
德國柏林  柏林圍牆 (Berliner Mauer)  柏林圍牆的崩倒象徵東西冷戰的終結
德國柏林  德國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Germany's national Memorial for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  展現德意志民族自覺的道德勇氣
德國柏林  庫坦大街 (Kurfürstendamm)  柏林最時髦的林蔭購物大道
德國柏林  泰戈爾機場 (Tegel Airport)  堅壁封鎖不住嚮往自由的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