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交通建設來體驗一座城市,是個既在地又另類的觀點。由交通所衍生出的建築、設計、生活型態,在在影響了這座北歐最大的都會哥本哈根。抵達哥本哈根機場之後,那麼就要進入哥本哈根市區了,通常往返機場的交通,是採用直達中央車站的火車,或是轉乘 M2 線的捷運 (Metro)。
在這套捷運 (Metro) 於 2002 年出現之前,哥本哈根的大眾運輸網以火車為主軸,十三條便捷的 S-Train (丹麥文稱為 S-tog) 路線,從市區輻射往郊區發散,讓市民不需要擁有自用小汽車,也能輕鬆到達目的地。不過哥本哈根終究還是為了新市鎮的開發,而啟用了中低運量的捷運系統,這兩條 M1 與 M2 的路線,得要負起哥本哈根西郊與南郊疏運的重責。
Metro 捷運開始時,先以地圖上標示為綠色的 M1 線營運,負載起市中心與阿瑪加島新市鎮的交通運輸,緊接著不久,黃色標示的 M2 線也開始通車,爾後延長到哥本哈根國際機場。
丹麥政府開闢了這兩條捷運路線作為交通串聯的主要媒介,行駛的路段則分為地上與地下兩種。以 M1 捷運來說,從 Islands Brygee 站開始,往市區方向的列車轉向地下,往機場方向則因地面還未密集發展,因此以高架在空中穿行。
哥本哈根捷運 (Metro) 採用義大利公司開發的無人駕駛電車,兩邊有敞亮的大片玻璃車窗;每班次所 連掛的三個車廂之間是相通的,視線通敞無礙。義大利 Giugaro 公司設計的車廂,彼此的連接處有流暢的弧線,很有點太空艙的未來感,鮮黃色的扶手洋溢活 潑氣息。每站停靠前,都有丹麥語廣播以及跑馬燈字幕顯示下站停車的站名。
比較特別的是,電聯車上規劃給嬰兒車以及輪椅的區域相當寬敞,通常附有折疊式座椅,拉下座椅時是一般的座位,闔上坐墊就是可以給機械式交通工具停放的位置。而受惠最大的,恐怕是哥本哈根已經不太生育的年輕小家庭,從此他們跟小寶寶再也不用去擠一般座位,顯得尷尬而困窘。
在丹麥這樣講求人性的國家,一切都以對人的尊重與信賴為前提,因此捷運站的設計沒有服務台、售票亭、柵欄、剪票口,完全採用開放式的規劃,任何人都可以直接進入月台。
在兩條捷運線上的二十二座車站,大多數都位於高架上,而車站月台的設計原則,就是輕盈通透,結構的部份以鋼骨為主,上方屋頂以強化玻璃板遮陽,中央則設置一列簡單的服務設施,包括「說英語也可通」的售票機器、剪票機,然後是幾列簡單的長凳,供候車的乘客歇息。
為了讓習慣在地面上行動自如的哥本哈根城市居民,相信地底下的黑暗通道也同樣安全、充滿效率,因此負責設計的 HKRAS 建築事務所面臨的大挑戰,就是要讓九座設於地底的捷運車站看起來輕盈、美觀、在不經意中 讓使用者對捷運大眾載具產生信任感。
由於九座地底車站中,有六座位於底層深處,因此他們選擇的解決方案是,將地下車站的空間設計成長寬高依序為 60 公尺 × 20 公尺 × 20 公尺的立方塊。遁入地底的經驗不再是像潛入深不見底的黑洞,而以明確、寬敞的入口,流暢的電動手扶梯,挑高的天井,以及銀灰色系的金屬冷 感,創造出順暢、高效能的大眾疏運經驗。
更重要的是,他們讓天光可以透過特別的設計,直射進地底深處的月台,讓地面上下的心理距離不再遙遠,也達到「節能」目標。從這些小小的細節考量,我們可以猜想丹麥人大概發展出獨樹一格的「設計心理學」,牢牢抓住使用者的需求與信任感。
尤其一些捷運的細部規劃,在不經意之間形成一種無形標示,指出穿梭地表上下的動線。特別是天井中央交錯配置的大型電動 手扶梯,以 45 度斜面上升或下降的人潮,賦予車站活力充沛的意象。而為旅行者、殘障人士、孕婦、幼兒、行動不便老人等乘客需求所配置的玻璃電梯,則在天井 兩側沿著清水混凝土牆面垂直上下移動,沒有多餘的裝飾或掩蓋,出了電梯就直接導向月台,一切都非常透明、流暢,沒有任何拐彎抹角。
光線的適當運用,是讓人進入哥本哈根捷運地下車站感覺舒適的原因。首先,哥本哈根市區許多地下捷運站,盡量都是貼合地面設立,入口並未高起,開口就與地平線切齊,直接導入地下,沒有一般地鐵的票亭或遮棚入口,也增加了光線進入車站的可能性。
至於捷運上方與城市生活融為一氣的廣場部分,通常會有幾座玻璃金字塔散落其間。外不可以作為裝飾用的某種公共藝術;玻璃金字塔的內部,則有條長形的金屬支架,以懸吊的方式橫越天井,上方佈滿了折射光線的綾鏡,隨時將光源經過折射後導入地底。
而在光線進入地底的過程中,地鐵天井牆沿所裝置的銀色金屬板隨時會再度反射光線,因此即使是陰天光源並不充足的狀況下,也能有部份自然光進入車站。玻璃金字塔不偏不倚,就直接座落在地鐵天井的正上方,讓光線「旅行」的路徑更為直接、通暢,減少光源的逸散。
更有意思的是白天光線由金字塔往下進入車站,但是夜晚時人工照明的光線則從地底向上穿過金字塔射出地表,因此路面行人就可以看到來自地鐵的燈光,成為不費電力的捷運站標示,這真是丹麥人的設計巧思。
綾鏡的折射,是個極為經濟而聰明的設計,像是現代藝術品的造型,既美觀又能有效傳導光線。而除了「向下」導入的自然光外,人工輔助光源反而是「向上」的大型投射燈,將光源直接打在混凝土的牆面以及列柱上,光線再灑落在月台上,造成一種舞台般的效果。
在增加光線折射的媒介上,除了大型磁磚、銀灰色的金屬、清水混凝土牆面外,直接穿入地底的大型電扶梯兩側 銀色金屬護板,也成為了某種照明輔具一般。這些細部搭配環環相扣,整合起來讓整個地鐵車站使用極少的燈具與用電量,也能輕易維持透亮的氛圍,給人非常明亮、安全、乾淨的感受。
哥本哈根的兩條 Metro 捷運,雖然不論是運量的規模或是列車的感覺,都比較類似台北捷運木柵線;但在月台的設計上,反而比較類似台北捷運板南線 / 中和線的中島型配置,讓月台置於中間,而列車軌道分列兩方。
在這種中島型的月台設計裡,採用的是極為簡潔的空間佈局,沒有任何廣告看板、燈箱、多餘的扶手、柵欄,甚至是垃圾筒;連報時的鐘面,都簡約得出奇,唯一可以發現的「傢俱」,就是幾組長形金屬靠凳。
哥本哈根捷運 (Metro) 沿線的靠凳,通常靜靜地停棲在月台的中軸線,沒有注意的話,會以為那是分隔月台兩側的某種金屬裝置。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那是經過特別設計的靠椅。仔細觀察當地人在候車時,靠凳果然是給人 「倚靠」的,一點也不是想像中的分隔裝置。
由於哥本哈根捷運的班次密集,因此候車並不需要長坐,只需要讓臀部或是下背部能有歇息的支撐即可,因此設計師採用的是最為簡約的設計 -- 長凳!仔細瞧瞧,銀灰色金屬網片壓製成的扁形管柱,斜斜地下傾,末端有支架連接至地面;從側面看,不論是顏色或是造型,倒跟刮鬍刀挺像呢!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kongeligeslotte.dk/da/slotte-og-haver/christiansborg-slot.html。
參考網站: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ristiansborg_Palace。
參考地址:http://wikimapia.org/775013/。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目次》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機場 (Københavns Lufthavne)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西蘭島 丹麥高速公路 (Denmark Superhighway)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菲恩 (Fyn) 島 新堡 (Nyborg)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菲恩 (Fyn) 島 斯文堡 (Svendborg)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菲恩 (Fyn) 島 伊埃斯科城堡 (Egeskov Slot)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菲恩 (Fyn) 島 漢斯·克里斯汀·安徒生博物館 (HC Andersen Museum)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菲恩 (Fyn) 島 歐登塞 (Odense)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西蘭島 腓特烈堡 (Frederiksborg Slot)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西蘭島 克隆堡 (Kronborg Slot)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瑞典 馬爾默 厄勒海峽大橋 (Øresundsbroen)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瑞典 馬爾默 國王公園 (Kungsparken)、城堡公園 (Slottsparken)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瑞典 馬爾默 大廣場 (Stortorget)、小廣場 (Lilla Torg)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瑞典 馬爾默 西港新市鎮、HSB 螺旋體大樓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瑞典 馬爾默 莫蕾鳳廣場 (Möllevångstorget)、三角車站 (Triangeln Station)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瑞典 馬爾默 斐達瑪公園 (Pildammsparken)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地鐵 (S-tog)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哥本哈根 奧雷斯塔德 (Ørestad)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哥本哈根 貝拉會議中心 (Bella Center)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哥本哈根 克里斯汀港 (Christianshavn)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哥本哈根 中央火車站、趣吾里樂園 (Tivoli Garden)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哥本哈根 城堡島 (Slotsholmen)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哥本哈根 購物步行街 (Strøget)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哥本哈根 玫瑰堡 (Rosenborg Slot)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哥本哈根 小美人魚雕像、吉昂飛噴泉、卡斯特雷特城堡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哥本哈根 阿美琳堡 (Amalienborg)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哥本哈根 新港 (Nyhavn) 遊船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 阿姆斯特丹機場 (Amsterdam Airport) 轉機
【丹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結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