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 吉隆坡 占美清真寺 (Masjid Jamek)




【馬來西亞 吉隆坡 占美清真寺 (Masjid Jamek)】

占美清真寺建於 1909 年,也稱爲占美回教堂 (Masjid Jamek),是吉隆坡最古老的清真寺。 該清真寺地處巴生河與鵝麥河 (Gombak river) 交彙之處,此處亦是吉隆坡建址之地。清真寺建築深受北印度的莫臥兒帝國風格影響。 在 1965 年,它被評爲國家級清真寺。

占美清真寺在英治時期由公共事務調查局助理建築師亞瑟‧班尼生‧胡貝克設計,在阿拉伯文中,「占美」(Jamek) 的意思是穆斯林聚集以進行膜拜的地方,當地居民也將其稱為「周五回教堂」。由同一位建築師設計的蘇丹阿布都·薩馬德大廈,位於占美清真寺西方不遠處、鵝嘜河對岸。

占美清真寺也在 2017 年 6 月 24 日正式易名為蘇丹阿布都·薩馬德占美清真寺 (Masjid Jamek Sultan Abdul Samad)。而新名是以雪蘭莪州第四任蘇丹 — 蘇丹阿布都·薩馬德的名字重新命名。蘇其在 1857 至 1898 年期間治理雪蘭莪,而提議為回教堂改名是現任雪州蘇丹沙拉弗丁殿下,因為該座清真寺的所在地原本隸屬於雪州。

時至今日,盡管在不遠處有一座全新的國家清真寺 (National Mosque),但占美清真寺仍以地處吉隆坡市中心優越的地理位置而占據重要地位。

占美清真寺就在捷運站 Masjid Jamek 旁,伊斯蘭教是馬來西亞的官方宗教,馬來西亞憲法賦予馬來人特別地位,但是必須信仰伊斯蘭教、講馬來語,才被視為馬來人。今天是禮拜五,稍晚一點這裡將擠滿來朝拜的穆斯林。室內的空間不夠用,很多人必須要站在戶外。因為禮拜時是赤腳的,所以他們會在地上鋪一小塊地毯。

鐵門上清楚標示著進入清真寺的標準服裝打扮。女性要穿長袍,頭髮也不能外露。不過不用擔心自己的服裝儀容不合格,門口有免費提供長袍跟頭巾,方便觀光客入內參觀。

從另一頭眺望占米清真寺。美麗的清真寺正好位於巴生河與鵝麥河的匯流處,這裡也是吉隆坡的發源地。當年,錫礦商人在巴生河與鵝麥河匯流的河口定居下來,並以馬來語「Kuala Lumpur」命名之,意思是「泥濘的河口」。

佳密清真寺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清真寺,其建築風格受到印度建築的影響,周遭的椰子樹也使其充滿了南洋風格。雖然這座清真寺不是馬來西亞最壯觀漂亮的清真寺,不過卻是最有歷史的清真寺。

占美清真寺(Masjid Jamek)在 1909 年為當時的雪州蘇丹開幕後開放給穆斯林前來禮拜,迄今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除了是最古老的,它也是吉隆坡的第一所清真寺,是吉隆坡第一個清真文化寶地。占美回教堂是由英國建築師 Arthur Benison Hubback 所設計,採用摩爾式的建築風格,只要一紅磚及大理石建造而成。其外觀上充滿清真教文化色彩,而周圍的棕櫚樹讓矗立在鬧市的它充滿了赤道的南國的風情。

這座清真寺是建立在鵝嘜河(Sungai Gombak)及巴生河(Sungai Klang)交界處的河口上,是吉隆坡開始的地方。據說在吉隆坡發蹟之前,華人葉亞來就帶領華裔礦工在這個滿是泥濘河口採礦,奠定吉隆坡的發展基礎。當時雪蘭莪的皇城還在吧生,陸路交通也還不完善,吧生和吉隆坡之間的商運往來都依靠著巴生河的船運,因此在這泥濘河口邊碼頭就是載人卸貨的地方。

占美清真寺除了是吉隆坡的古蹟,在這城市的中心點默默的看著她的發展之外,也是一個宗教場所。雖然清真寺已過百年,但是還是繼續的為穆斯林提供禮拜的場合。飛速發展讓城市高樓大廈林立包圍了這座古老的清真寺,古老和現代化之間既衝撞卻又相映成趣,成為一道獨特的景緻。其紅磚白牆的組合及獨特的建築風格,總是受到旅客和攝影者的青睞。

縱然時代的洪流讓占美清真寺隱身於高樓大廈之間,但因為它很有名氣因此也不難找到。若要乘搭公共交通前往清真寺也非常方便,它就在以清真寺名命名的地鐵站占美輕清真寺快鐵站(Masjid Jamek Rapid KL Station)的後方而已,從那裡步行不遠就能抵達。在參觀這個景點之後,也可以順路去附近其它的經典如莫迪卡廣場、中央藝術坊及茨廠街等等。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masjidnegara.gov.my/mn/
參考網站: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mek_Mosque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149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