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渡島支厅函館市 五稜郭 烙印在函館的特殊五星芒城堡


【北海道渡島支厅函館市 五稜郭 烙印在函館的特殊五星芒城堡】


五稜郭是日本江戶時代建造於函館市的一個城郭,也是日本第一個以西洋建築格式所建造的城堡。當時建造五稜郭的目的,是為了函館開港作為防禦外侮威脅之用。為抵抗外敵的侵略,五稜郭的形狀設計為內低外高,因此由內向外查看,可詳細觀察敵人的一舉一動,但自外卻無法觀察內部的動態。正因如此,五稜郭開始發展成觀光景點時,為讓遊客們更能清楚看見五稜郭的特殊星型形狀,於五稜郭公園旁興建五稜郭高塔,整座高塔於 2006 年開放。

自高塔由下望向五稜郭,才發現到五稜郭星型的設計有多壯觀、奇特!五稜郭的外圍由河道所包圍,類似護城河的作用,整個城郭的設計,相當整齊劃一,每一環節都非常講究,彷彿是有巨大的星型印章蓋下所形成的五稜郭。而在五稜郭公園的中央建築物即是「函館奉行所」,為當年函館的行政中心。

「五稜郭」原本是指這座建造呈五角星狀的城郭,並非其城堡的本名。日本共有兩座「五稜郭」式的城堡,另一座是位於長野縣佐久市臼田町的「龍岡城」。北海道這座城的正式名稱是「龜田役所土壘」)或「柳野城」,後來大眾廣泛的直接稱呼為「五稜郭」或「函館五稜郭」,是日本國指定的特別史跡,同時也是日本最大的西洋式城郭。

日本在締結了美日親善條約之後,開放箱館港,為了強化防衛外國侵略的威脅,同時解決政府機關的遷移問題,江戶幕府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定下令建造五棱郭,並由西洋軍事學者武田斐三郎負責設計。武田斐三郎採用了歐洲「棱堡式」築城格式,以大炮作為戰鬥的主力,因此將城堡配置為星型。後來建造的目的漸漸的演變成為了建立國家的威信。同時也因為經費不足的關係,大幅度的縮小了原本設計的樣式,連半月形的堡壘也只造了一處而已。

1868年10月26日箱館爆發了戊辰戰爭的最後一場戰役箱館戰爭(又稱五稜郭之戰)。戊辰戰爭後期時江戶幕府的海軍奉行榎本武揚拒絕交出江戶幕府的艦隊,所以率領土方歲三、大鳥圭介等北上佔領箱館,並以五稜郭為根據地,得到法國與英國的承認,建立「蝦夷共和國」成為總裁,副總裁為松平太郎。1869 年 5 月 11 日當時的新政府軍隊開始對五稜郭發起總攻擊,土方歲三槍戰中死亡。同年 5 月 18 日由新政府軍陸軍參謀黑田清隆進行終戰調停,終於使五稜郭開城降服,榎本武揚與大鳥圭介被捕後結束了這場內戰。

箱館戰爭結束之後終結了戊辰戰爭這場日本史上知名的內戰,但是五稜郭也因這場戰事,大部份的建築幾乎宣告摧毀。原本設計是為了防止外海艦隊的砲擊,但是也因為火砲技術的快速進步與改良,新政府日本軍艦隊在總攻擊時就曾砲擊到五稜郭。由於大多數建築都遭摧毀,明治四年(1872年)開始動手拆除當時的行政中心奉行所,並將拆下後的建築材料用於建造北海道開拓史的官舍。五稜郭在當時轉由陸軍省接管,變成要塞與練兵之所。

五稜郭在1914 年 (日本大正三年) 以「五稜郭公園」的名稱對一般民眾開放;1952 年 (日本昭和二十七年) 被日本以「五棱城郭遺跡」的名稱指定為國家特別史蹟,之後作為國民的遺產受到保護及保存。園內的博物館展示著當時的豐富史料及戰爭時使用的大炮等遺跡。春天五稜郭櫻花盛開,也是北海道的櫻花名勝。從「五稜郭塔」可以瞭望五稜郭公園;內部有介紹函館和北海道漁業歷史的文化資料館。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 | 函館 五稜郭タワー (日)。
參考網站:http://jp.wikipedia.org/wiki/五稜郭
參考網站:http://jp.wikipedia.org/wiki/箱館戦争
參考地圖:詳しい地図で見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